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西方不再质疑中国官方数据 把GDP目标当宝贝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3月13日 15:14
  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随即,全球媒体迅速加以引述。其中,"中国GDP增长将保持在8%左右"更成为各外媒的标题新闻。
  十年前热炒"GDP增长水分大",而今把"两会"公布数据当宝贝
  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随即,全球媒体迅速加以引述。其中,"中国GDP增长将保持在8%左右"更成为各外媒的标题新闻。曾几何时,西方对中国发布数据的怀疑和责问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而随着时间的流转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媒对中国官方数据的态度却在悄悄发生变化。
  十年前曾公开挑战
  路透社5日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重申了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以及未来两年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
  此外,很多媒体还展开对中外经济学家的采访,确信中国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考虑出台新的刺激政策,以确保8%目标的实现。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对于中国公布的数据目标毫无疑义。
  然而,令经济界人士记忆犹新的是,10年前,西方经济学者和媒体曾因一篇《中国的GDP统计出了什么问题》的文章,掀起了对中国官方数据的集体质疑浪潮。该文出自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之手。罗斯基称,中国1997-1998年GDP增长2.2%,这是一个远比7.8%的官方数字更为合理的推算。而且2.2%是一个上限,实际上的数字可能更低,甚至有可能为负数。
  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西方主流媒体,如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美国《新闻周刊》、《商业周刊》等纷纷大篇幅报道罗斯基教授的文章,并质疑中国公布的1997年至2000年GDP增长数字的真实性。
  从高度怀疑到无话可说
  当时,美国经济学家、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说,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和管理教授瑟罗认为,1986-1996年的10年内,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以上,但到了1997年却在一年内奇迹般消失,只有经济萎缩才能造成这种现象。他于是得出结论,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在2002年3月撰文称,从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官方虚颁经济增长率为24.7%,但同一时期的能源消费增长却下滑12.8%,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竟背道而驰,其间的矛盾不辩自明。
  2002年4月1日,《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更为耸人听闻的是,一位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更是推出极端结论:"中国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
  这种"崩溃论"在西方找到了极大市场并流行开来。不过,也并非是所有西方人都受到这种论调的误导。2002年6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就坦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说法没有经济学基础。"他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非常迅速的增长,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零"的水平,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商将对中国进行大量的直接投资。今天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以更高的GDP增长展现着中国经济的欣欣向荣。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0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GDP增长率从原来的11.9%提高到了13%,而这回西方对13%却没有提出质疑。很多西方记者和学者坦言,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外媒抢发中国数据
  据专家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还曾对中国官方统计数字产生怀疑,对中国的GDP进行调整。然而随着中国统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银行如今已经不再对中国官方的数字进行调整,其出版物上的数据也直接采用了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温总理在本次人大公布GDP8%的增长预期之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预计2009年中国GDP在基本情况下为8.4%,乐观情况下可达8.9%,在悲观情况下也有7%。
  另一方面,人们只要查看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全球知名媒体的每日经济报道,随处可见各类的中国官方数据。不仅如此,每次中国政府官方数据一公布,都会成为各大媒体抢发的新闻。
  尽管目前对中国官方数据真实性还有怀疑之声,然而,很少有经济学家怀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趋势,这对那些怀疑论者或许是最有力的回击。
  新闻链接:统计方法与GDP增长有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若恩教授,在分析罗斯基之所以质疑中国官方数据的原因时表示,罗斯基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却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因此得出了草率的结论。罗斯基先假设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成正比,然而他的假设不成立。实际上,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1978-1995年中国的单位能耗下降了5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阮宗泽对《世界新闻报》表示,国外对于GDP增长数据的统计会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用电量消耗、资源的消耗等,这些和GDP的增长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阮宗泽说:"以前中国统计数据没完全公开,现在这方面的数据逐步透明后,国外媒体经过核查后发现,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和实际增长数据已大体一致。"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