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稳定的迹象不断出现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3月18日 17:11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昨天表示,尽管目前断言经济出现拐点还太早,但是经济稳定的迹象不断出现。信贷放松带来的充裕流动性对股市、企业以及房地产市场都产生了刺激作用。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担忧似乎已经被市场消化了,而充裕的流动性加大了A股对H股的溢价,从去年年底的19%扩大到目前的42%。国内的基金来自股票投资的收益也在上升,3月份新基金的募集有望自2008年5月以来首次突破100亿元。
李晶认为,中国的零售业相关指标最近出现了轻微下滑,但是仍然很坚挺。今年前两月的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从去年12月的19%降到15.2%,主要是和CPI转为负值有关。在地域表现方面,中西部和北方比南方市场表现要好。
乘用车市场也在转暖,前两个月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5.8%,而去年12月还是负增长8.8%。其中1.6升以下排量的轿车占到了70%。
李晶指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仍然来自外部环境,这次金融危机已经改变了发达国家的购买习惯,他们对成本更加敏感,而且在使用信贷方面更加谨慎。
大摩:振兴规划意在压缩产能
对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实施的钢铁、汽车、石化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是刺激内需、消化过剩产能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却持另一种观点。
昨天下午,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发给记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产业振兴规划 "旨在进行供给面调整的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实施有序的产能压缩。"原因有两点:首先,这些产业振兴规划涉及制造业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通过刺激需求来"振兴"如此广泛的行业部门不啻于刺激整体需求。然而,中国政府此前已宣布了另一个刺激内需的支出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和经济适用房等的大规模投资。因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目的不太可能是从需求方面支持这些相关产业。
其次,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适合于短暂的周期性经济衰退。但如果负面需求冲击力度大,持续时间长,刺激需求措施只会使不可避免的产能压缩永久存在下去,而不会有助于实现相机抉择宏观调控的传统目标--"熨平"短期的波动。"产业振兴规划"正是政府压缩现有产能的系统性努力的一部分,并与刺激需求措施互为补充。
报告指出,这些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细则有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