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首季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机构预测数据将好转
急报中央宏观调控部门 一季度经济数据将公布 好坏消息或并现
中金等多家机构预测:3月CPI、PPI可能继续双负
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44.8 制造业营商环境恶化
中国首季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机构预测数据将好转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3月份及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将于4月16日出炉,业内多家机构最新报告预测,3月除CPI、PPI等物价指标继续下行外,其它包括工业增加值以及投资等增长系列数据都将好转,这表明中央前期的宏调措施正在显效,国内经济有望逐步趋稳。
不过,由于前两月经济活动的低迷,机构预测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达不到8%的目标,预计在6%-6.5%之间。
对于3月经济数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预计3月份工业生产有所回暖,CPI通缩减轻,经济初显短期企稳迹象。
渤海证券预测亦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将下降至6.0-6.5%;工业增加值增速5.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8%;出口增速-25.0%,进口增速-31.0%,贸易顺差为66.0亿美元。
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预测则更为乐观。他预计,与前两个月相比,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大幅反弹至9%左右,一季度GDP有望温和回升至6.9-7.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维持在26.5-27.5%;出口增速预计回升到-25.6%至-21.6%;进口同比增速预计加速下滑到-30.0%至-27.7%;贸易顺差有望强劲反弹至100亿美元以上,达到150亿美元左右。
急报中央宏观调控部门 一季度经济数据将公布 好坏消息或并现
4万亿是否加码或6月底见分晓 存货消化周期或提前结束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4月1日,周三,3月下旬的电力调度数据将在这个时间点急报中央宏观调控部门。
至此,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将陆续汇总,并将逐步公布。
不过期待经济数据大幅回升的过于乐观者可能要失望了,原因是今年头3个月的经济情况将和2月份类似,即好坏的消息并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就持有这种看法。他刚刚摸清了3月份头20天的贷款数据,贷款仍然在持续快速增长。
不过近期他赴各地调研也发现,尽管4万亿的投资使得银行放贷意向增加,但中小企业获得支持仍不多,而中小企业还是就业的最大蓄水池。
他进一步分析说,经济仍然处于去除库存的时期,存货周期,大概两个季度左右,因为存货周期也有顺周期现象,肯定在经济下滑时候减少库存,现在看这个过程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结束,
综合起来看目前还难以判断经济是否恢复。
"如果说二季度能有一些回升的话,说明经济实打实的是恢复了。"3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行的经济分析会上张健华说。
根据CCWE发布最新预测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9%,和去年第四季度的6.8%增幅基本持平,也低于全国今年8%的预期目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0.82%。但二季度CPI涨幅或将变成负值。
外需仍疲软 内需还不坚实可靠
记者获悉,上述数据仍难以得出经济完全好转的情况。同时和2月份数据类似,数据好坏仍冷相互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项目经理于颖也正在紧密盯着PMI数据。她告诉记者,预计3月份PMI指数将在50%以上,反映经济在加快扩张。原因是2月份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指数已经在50%以上,该指数占到整个PMI的权重30%以上。
PMI的运行,实际上在过去半年,在这样一个弧度内微妙运行。先是2008年10月钢铁生产处于谷底,11月份电力生产才触底,12月开始消化库存,2009年1月份新订单开始好转,2月份则进一步好转。"不过这反映的仅仅是整个制造业经济,尤其是内需在好转,但是外需仍在萎缩,同时出口订单2月份还在50%以下。"
这个看法得到了调研的证实。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经过研究发现,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用电2月份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浙江上升比较快,不过这种上升,实际上并非是4万亿投资的作用,同时与出口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订单并未好转。
相反,"(似乎与)企业在危机中的自立自强、消费、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系。"张燕生在2月28日的清华大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
张燕生根据外需变得更冷,国内基本面的支撑变得更强的因素判断,2009年全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将下降7.9%,出口约下降10%,进口下降5%,贸易顺差约为2000亿元。
若依上述数据测算的结果是,2009年经济增幅要实现8%,仍需要有更大的努力。
中国电力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此前根据3月的数据判断,目前我国发电量增长和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够坚实。
比如尽管3月上旬日均发电量约为93.7亿千瓦时,国网统调数据显示发电量增速同比约为1%,延续2月份的增长势头。但从3月17日前后的发电量又有所回落。
2月份数据还显示,包括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宁夏等内陆省份的发电还在负增长。
这些地区工业与能源、有色、化工、建材关系比较大,似乎反映出内需的复苏仍不牢靠。
库存消化或提前结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会后告诉记者,如果经济在2季度仍未见大的起色,国家有可能会加大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
"如果要出的话,新的财政刺激政策的结构调整力度将加大,比如三农投入和民生的投入比重会增加。"他说。
自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中央启动了4万亿投资,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为1.18万亿元,带动整个政府投资和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等共4万亿。其中去年第四季度下发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第一轮),和今年第一季度的1300亿元投资(第二轮)比重有所变化。
比如保障性住房的投资第二轮投资比重为28%,比第一轮提高了18个百分点。用于健康教育(包括医院和学校建设)的投资,第二轮投资比重为17%,也比第一轮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同时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比重第二轮为15%,比第一轮投资多9个百分点。
不过,即便如此,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各个方面分歧进一步加大。
CCWE报告执笔者之一,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指出,从目前来看,全年经济保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今年全年投资的实际增幅能否达到22%以上,同时出口增幅能否不下滑太快。
原因是,如果出口从往年增长20%变成今年下滑20%,将使得出口对GDP的影响大概有3.3到4个百分点,显然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有困难。
而目前清华报告预计的是出口全年仅仅下降8.87%,这才使得全年经济增速在8%以上。
张健华则判断,即便中国目前物价下跌,个别月份是负的,仍不能判定经济出现很大的典型通缩,因为出现典型通缩,需要贷款数据下降,物价持续负增长,而目前这种情况尚未出现。
张健华强调,原先预计经济下滑时候需要减少库存,预计需要2个季度,目前看看这个过程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结束。目前物价下行也不会太多,维持一年左右平均下来就是零左右。
"8%(目标)只是信息值,只是为了提高公众信心,核心问题是中国社会保证稳定、解决就业问题,如果在这一年当中解决好就业问题,经济问题还是不太大。"张健华表示。
中金等多家机构预测:3月CPI、PPI可能继续双负
随着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同比,下同)多年来首度变为负值后,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幅双双为负的局面很可能在3月得到持续。多家分析机构预测物价形势仍不容乐观,3月CPI仍将负增长,但降幅可能较2月有所缩小,PPI降幅则将进一步扩大。
2月CPI和PPI增幅分别为-1.6%和-4.5%,CPI增幅多年来首度变为负值。由于翘尾因素及食品价格继续回落等原因,CPI负增长态势在3月难以扭转。
据商务部监测,3月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000061)价格呈持续下跌趋势。其中,蔬菜价格受天气因素影响呈上涨态势,但在3月下旬有所企稳回落;粮食价格小幅上涨;猪肉价格的大幅回落拉低整体食品价格指数。
中金测算,3月猪肉价格环比跌幅从2月的0.9%扩大至2.1%;非食品价格受房价企稳影响跌势有所趋缓,但不排除跌势继续扩大的可能性,而上调油价对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很有限。
中金预计,如果食品价格环比跌幅达0.5%~0.7%、非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1%~0.3%,则3月CPI增幅将在-1.3%~-1.1%。
物价形势在PPI上的表现更加严峻。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显示,3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跌幅再度扩大。中金预计,由于下游需求并无明显提高,消化新增库存仍是3月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预计3月PPI环比跌幅可能达2%,而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将使同比跌幅扩大至8%。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3月PPI将大幅回落。他指出,3月PPI环比跌幅可能与2月持平,但高基数效应会令3月PPI增幅落入-7.3%~-6.3%。他预计CPI环比增幅可能为-0.8%~-0.5%,CPI同比增幅则落入-1.8%~-1.4%。
第一创业证券的预计较为乐观,预计CPI增幅可能为-0.9%,PPI增幅则为-5.2%。
虽然3月CPI跌幅可能较2月有所缩小,但并不意味着物价形势的改善。中金指出,虽然CPI同比可能回升,但环比则由前两个月的正值进入负值,显示物价水平处于回落趋势之中,不能由此得出通胀压力开始显现的结论。中金预计未来猪肉价格可能会有10%~15%的下跌空间,这将带动食品价格继续走低,影响CPI走势。
物价数据显示我国仍处在通缩阴影之下。随着各国央行纷纷开动"印钞机",也存在通胀隐忧。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无见底迹象,通胀短期内不会出现。
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44.8 制造业营商环境恶化
里昂证券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落至44.8,结束连续三个月的回升走势,显示中国制造业营商环境继续明显恶化。
据路透社报道,里昂证券中国制造业PMI自去年11月创历史新低后,曾连续3个月有所回升,至2月份已回升至45.1。截止3月份,该指数已连续八个月处于50的升跌分界线下方。
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国制造业接到的新业务量已连续第8个月录得下降。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