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因地制宜”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4月1日 17:32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措施,这是金融服务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这将对我国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央行和银监会在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浓墨重彩地对金融服务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信贷政策支持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对相关措施的细化,从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突出了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特点,对不同发达程度以及资源配置不一的地区进行了信贷资源的战略性配置和安排,这是对以往以省为区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也是金融服务发展思路的巨大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措施不仅对目前,也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催化和加速着我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方明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既是"保增长、扩内需"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可以预见,央行和银监会此次出台的相关信贷措施将对未来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赵锡军对记者进一步表示,针对目前的西部部分地区主要存在的金融服务空白与不足问题,此次指导意见从"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和创新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开发渠道,促进东西部互动、产业承接,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适合区域特点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使信贷和金融资源在数量上有所保证的同时,在结构上也有所侧重。此外,指导意见还根据各区域的特色以及重点产业进行了"全面做好国家重点科技开发园区、经济特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等国家重点支持区域的各项金融服务"的部署。应该说,各区域都可以从指导意见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措施和政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措施,这是金融服务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这将对我国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赵锡军表示。
  除了细致地对信贷措施提出了相关要求外,此次指导意见还对引导和鼓励边贸地区的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及推动和促进海峡两岸开展和加强实质性金融合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对此,方明指出:"这也是落实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他认为,在边贸结算服务中,用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对贸易双方都很重要,这有利于当地经济和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
  "当然,在信贷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将面临不少挑战性的工作。"赵锡军表示,资本是逐利的,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增强各地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才有可能达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他表示,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健全,不断提高各区域对资金的吸引力。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主要问题在于要尽快、尽可能地提供更多金融资源和服务。因此,此次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增强欠发达地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以及"建立健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可持续机制"尤显重要。此外,监管部门还应积极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化解和降低风险,在风险提示、流程控制等方面给予金融机构更多指导和帮助,切实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抗风险能力,保持金融服务的后劲。
  很显然,在东西部地区互动、产业承接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产业平移和复制,而是产业升级和提升的过程。对此,方明指出:"金融机构要更多关注具有良好产业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在区域信贷投放上,要注意将资金投放方向与产业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起来,积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转型,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注意对各地区经济和产业潜力的挖掘,更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