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GDP负增长背后的“副反应”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7月31日 18:07
近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山西省上半年的GDP增长为-4.4%,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7月29日《南方都市报》)
对此,当地官方解释,造成山西省上半年GDP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该省正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的重组、关闭等。
GDP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和尺度之一,其对官员仕途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这种背景下,山西省政府敢于公开上半年的GDP呈现负增长,显然是需要足够勇气和魄力的。
这些年,类似"不能要带血的煤,不能盲目追求GDP。""不要带血的GDP"等口号惊天地泣鬼神,但结果呢?保住了GDP,却流干了眼泪,流干了血。从这个角度说,山西省GDP的负增长,可以看成是山西省真刀真枪地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并践行诸多承诺的积极反应。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朗,国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从追求粗放型GDP向健康、绿色的GDP转变。此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就义正严词地提出"用百姓生命换来的GDP,白给也不能要。"这些积极的信号,无疑表明各地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越发的现实和理性。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植根在部分官员脑海中GDP政绩观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事实上,不对官员执政观念和经济方略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难免GDP的负增长不会引发诸多副反应,最终变本加厉地成了崇拜GDP的毒瘤。我们注意到,面对大多数省份GDP完成增长"超8"的目标,山西省统计局相关专家表示,该省仍可实现GDP年度"保8"的目标。表面上,这是一个积极的奋进姿态,实际上,这是一个危险的GDP依赖症的表现,它可能带来的疯狂反扑会让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变成泡影。
对于山西省来说,煤炭等矿产资源是当地的生命线,把握着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而产业调整,煤炭企业重组等改革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其为子孙后代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这种矛盾,预示着山西省对于矿产等的改革打一个持久战。这也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做好长期摈弃GDP保8等传统政绩观念,从为子孙后代的未来谋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和打造政绩。在中央开始逐渐打破"唯GDP论"传统考核模式下,山西省GDP的负增长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所谓"有舍才有得",既然要打造健康、绿色的GDP,就需要官员们本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敢于向传统的GDP政绩观挑战。
只有彻底打破GDP的束缚,让GDP负增长不再是稀罕事,或许才能让官员们将心思更多地用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