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晋源区,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天色阴霾,空气中漂浮着粉尘和仿佛化学药品般的不知名的味道,宽敞的晋祠路上,运煤的大车呼啸而过,偶尔还撒落些许煤块横亘在路中间,水泥路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薄薄的煤灰已然把它变成了黑色,旁边的农田也早就半废弃了,相隔不远处就有一个个小煤场,在这样的环境下,晋祠、天龙山也黯然失色,只有外省的朋友来,自己才偶尔陪同来一下,自家人踏青寻春是不会去的。晋源在太原人心中印象一般:空气脏、开发乱。
4日,我们双百工程联合报道组来到晋源,晋源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天空淡蓝而澄明,我们驱车沿着开化寺沟底蜿蜒而上,左边的山崖绿意葱茏,右边的沟底,一条小溪曲水流觞,尽管水还不够清澈,水量也不大,但看得出这是一股自然的泉水,时而在地面,时而又钻进地里,微风吹来,没有了刺鼻的异味,却满是淡淡清新的草香。
在半山上,我遇到了正在做保洁的寺底村村民刘文秀,今年四十岁的刘文秀原本是个家庭妇女,拿她自己的话说,"以前村里开着小煤窑,虽然也能分点钱,但水成了黑水,空气也很脏,大部分女的没事干,吃了饭就在屋前发呆晒太阳,自从开发了蒙山大佛景区,90%多的村民都在景区上班,我一个月工资650元,中午在食堂吃一碗面1.5元,虽然钱不多,但风景好了,空气好了,我们接触的人也多了,我搞搞卫生,帮游客指指路,心情也好多了,而且奇怪得很,现在村里种的蔬菜和果子的味道都好吃多了。"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村民的喜悦。
从2007年3月蒙山大佛景区动工,到去年10月开园,晋源区投资1亿多元组织修复了蒙山大佛、开化寺后殿、御驾桥、观音庙、拜佛古道等人文景观,绿化美化了山体,修建了景区水系、旅游公路等配套设施,整个景区重现了松柏参天、流水潺潺、鸟鸣幽谷的迷人景象。以蒙山为主体的集佛教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区基本形成,目前二期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区委书记张新伟说:"蒙山大佛因其秀美的景色和在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已成为继晋祠、双塔、柳巷之后太原第四个重要的地域标志,而且也必将成为太原、山西乃至中国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短短的时间里,何以晋源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区长冯霞一语中的:"晋源区自从被列入太原市八大功能区之首的西山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区之后,我们大跨步地退出传统的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原来的59座煤矿,目前只剩下两座,27个造纸厂也只留下了3个,化工类企业也只留下了12个达标工厂,尽管全区税收锐减,但干部群众都明白,这是暂时的困难,必然的阵痛。我们目前开展了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晋之源文化旅游品牌,逐步引进高科技产业,发展观光农业,相信不久的将来,晋源必将会再现历史上的青山绿水,成为太原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如今,投资8亿元,总里程118公里的蒙山-太山-龙山-天龙山-杜里坪-南山旅游循环路正在前期建设中,这条公路将把全区 18个景点连为一体;投资6亿多元的古太原县城保护开发工程也在总体规划编制中;店头古村落的生态旅游已初见雏形;台骀庙、明秀寺、开化寺塔林、蒙山寨等景点都在规划或建设中。整个太原在转型,整个晋源在转型,晋源的村民们也在转型,在区政府的引导下,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开办了起来,目前已经有17家农家乐开门迎客了。垂钓、采摘、花卉,原汁原味的山野之趣,让古老的晋源焕发出迷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