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河南七旬拾荒夫妇感动豫鲁两地
文章来源:河南经济网    添加人:hnqyjjxy    添加时间:2011年8月5日 15:01

    3万元现金对一企业老板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对月收入只有四五百元的两位河南拾荒者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他们这一辈子可能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这3万块钱如果占为已有,那完全可以改变其以后生活,或是不再让自己饱受病痛之苦。 但这从天而降的“巨款”,没有让他们失去理智占为已有,而是意无返顾地完璧归赵。他们守住了清苦,也守住了高尚品德。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河南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的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感动了豫鲁两地。

 

    家庭贫寒外出拾荒

    涂行善夫妇是河南省夏邑县北镇乡刘集村涂庄村民组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养育三个儿子。因家里比较穷,大儿子十多岁时就夭折了,二儿子至今也没娶上媳妇,只有老三找了个手有残疾的媳妇,六七十平米的房子和七八亩可耕地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在没娶儿媳之前,一家人居住在一起还算可以。可家里多了一口人后,一家老少住在一起甚是不便。按当地内俗,儿子结婚后就要分开家另过,这就要另建一处宅院。可涂老汉给儿子娶媳妇建新房的钱还欠着别人2万多元,哪里还有再建庭院的资金。为挣钱还债,另建新房,13年前的春天,涂行善和刘氏夫妇决定到山东省金乡县帮蒜农挖蒜、收蒜薹挣点钱。于是,夫妇俩一路上,边拾荒,边讨饭,经过三四天才来到蒜区,并落脚于金乡县最南边的鸡黍镇。抽蒜薹也是一项技术活,老人不能胜任,于是只有流浪于街头以拾荒为生,并在鸡黍镇任楼村外搭起了茅草庵。后来,有好心人让其住进自家闲置的房子,13年来,涂行善老夫妇俩五易住所,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家一趟。

    也就是在这13年里,他于任楼村的乡亲和睦相处,乡亲们也都把他俩当做自己村里的人。老人家里没有通电,也没有通自来水,夫妇俩平时用塑料桶从邻居任广现家半桶半桶地提。涂老汉多次要交水费,可任广现一分也不要。每逢年过节任广现还常将儿孙送来的点心、水果等与老夫妇分享。

    涂行善老夫妇也在农忙时常常帮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们品德很高,收蒜薹时,他会去地里帮着提蒜薹,给他值钱的东西也从来不收。”村民任大爷把涂行善比作活雷锋。

    “这对老夫妻人很好,捡废品从来不捡本庄上的。给他们送去,他们总是说你们自己卖点钱。”任楼村村民刘阿姨说。

    村里村外的人都相信涂行善夫妇,“他们从来不动别人的东西,人品质非常好。” 

    2009年,涂行善患了一场大病,手里的几百元钱很快花光了,但病也没有好转。邻居知道后,把他送进单县东大医院,并电话通知了他儿子。这一次住院他们花了12000多元,老人在家养好病后,又执意返回金乡,尽管儿子、儿媳极力劝说也无济于事。他执拗地说“在金乡过惯了,非常想念那里的左邻右舍,再说在家对孩子也是负担。”

    涂三娃的儿子取名思家,儿媳郇东芝说孩子出生时,公婆都不在家,“思家、思家,也是希望能一家团圆。”

 

    拾款三万完璧归赵

    前几天,涂行善和刘氏夫妇,在整理捡来的破烂时发现了3万元现金。面对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巨款”,老两口二话没说,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失主。74岁的涂老汉说:“花的钱要有名分,别人的钱俺一分不花。”

    原来7月20日,金乡县鸡黍镇的杨艳军忙着搬家,将用不着的东西一并打包,交给邻村捡垃圾的刘老太。

    四天后,老伴涂行善在分理这堆垃圾时,从其中一个大衣口袋里发现了三沓用橡皮筋捆住的百元大钞。“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涂行善惊呆了,立刻把钱收好。他要等老伴拾荒回家问个究竟。中午老伴回到家,他对老伴说“这次咱发财了!这破烂里有三沓一百的。”老伴一听还以为老伴开玩笑,说:“你玩(骗)我了。”当得知确有此事后,老俩口决定,抓紧给人家送去,回来再做饭。

    当时,正在为搬家忙活的杨艳军被涂行善夫妇悄悄叫到屋里,把钱还给杨艳军。杨艳军当场抽出几张要答谢老人,被老人拒绝了,老人推着车子就跑了。

    当日晚上,经多方打听,杨艳军找到老人的家,把两桶油、两箱奶和2000元钱送了过去。老人说什么都不要,最后在邻居的劝说下才把油和奶收下。

    老人拾金不昧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村庄。

    感动网友大家献爱心

    7月29日,《齐鲁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老人的事迹。8月1日,《大河报》也以一个整版报道了身在金乡的河南籍拾荒老人涂行善夫妇捡巨款而不昧的事迹。之后,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新浪微博等多家媒体转发了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网友们都被老夫妇的行为所感动,尤其是河南网友对老夫妇的高尚品质和质朴话语更是感到敬佩和骄傲,很多网友被老人的品质所打动。

    河南、山东两省的政府机关、企业、医院及周边群众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金乡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鸡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鸡黍镇任楼村看望涂老汉夫妇,为老人租住的民房通了电,并为他们安装了电扇和电视。

    8月3日河南省夏邑县委宣传部、北镇乡政府的有关领导前去看望两位老人,送去礼品和2000元慰问金。

    老人的儿孙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赶来金乡探望,圆了老人“想见见孙子”的愿望。

    来自商丘和金乡两地医院的专家为老人做了体检,金乡县人民医院向他赠送了辅助治疗静脉曲张的弹性袜。

    济宁联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还为老人赠送了一套太阳能发电板。

    还有一些网友在网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微博网友“@开心125”:这对老夫妻来自河南省夏邑县,我的河南老乡,您给乡亲们争光了!向您致敬!

    微博网友“ @ 花开一半的新家”: 捡3万现金归还失主,这才是最善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这些钱对于有钱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拾荒者来说,能完整地交给失主,这里面有多么强大的人格魅力。

    网友“ 2830528863 ”:涂行善说:“我们现在一年回家一趟,看看孙子,也没啥钱留给他们。”但我觉得把二老的品质留给他们就足够了,告诉他们有一种富有叫做心灵的充实。

    网友“ΣΣ ǿ ”:我们从老人朴实的话语中,感悟到无语的至爱!这是人性博爱的体现,现在很多“高素质”缺少这种爱!

    微博网友“我就是leon”:涂老汉说,“花的钱要有名分”,“外财不发命穷人”。这些质朴简单的话语,折射出一个普通河南人内心的淳朴与敦厚。老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钱是靠自己赚来的而不是捡来的,他以拾破烂为生,却比我们很多人都富有。

    网友 “ 埃里克戈登 ” :我眼眶湿了,这是最质朴的河南老人。伟大、高尚这些代表人性美好的词语用在他们身上,我觉得很合适。

    网友“谁是Z”: 花别人的钱,心里不踏实。凭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花了那才安心。这就是普普通通河南人,这些河南人身上闪现的“三平”精神感染着我们。

    网友 “ 秋实无华 ”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拾到巨款,交还他人!这就是最底层的人、最朴实的人、最可敬的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