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新闻是新闻频道每个工作人员的追求
大气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品格,是一种持续提升的修养,是一种勇于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担当。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国“两会”、郑开马拉松、《中原正春风》……一年来,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原生态展现新闻现场,他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积累,在创新中突破,不断提升新闻频道的社会影响力,彰显了权威品质和大气风范。
【背景】
新闻宣传要符合时代要求
收视率,是决定着电视节目生死存亡的关键。
对于新闻频道来说,如何在喧嚣纷扰的当下践行自己的定位,履行使命?
去年7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省广电系统调研时谈到,媒体要继续创新思想观念,在认真研究规律、自觉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打破陈规陋习,勇于从固有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要创新形式内容,把内容创新作为第一位,促进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创造创新,使新闻宣传工作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什么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这群新闻人在不停地思索。
【感受】 软硬结合彰显大气风范
“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专业化的新闻频道,明显区别于主打社会新闻的其他频道。风格上,就是关注大事、要事,更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总监王智广说,卢书记指出“要使新闻宣传工作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过去的一年,新闻频道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现代社会,传媒高度发展,博客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闻”,而微博的出现,更实现了随时随地发布“新闻”。那么,作为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就是画面和时间,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赢得观众。
于是,新闻频道购买了小型卫星直播车,实现了第一时间、“零时差”地对新闻现场进行直播、编辑和信号传输。无论河南任何地方发生突发事件,他们都可以第一时间把第一现场的信号传回直播。
一年来,新闻频道现场直播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国“两会”、郑开马拉松、《中原正春风》等大型报道,无不彰显着新闻频道的速度、力度和新闻延伸的长度。
王智广特别提到了《中原正春风》。今年4月15日至5月2日,新闻频道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原正春风》,对全省18个省辖市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进行了全景式、多角度报道,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造势。连续18天的现场直播,开创了河南电视台的一项新纪录,掀起了河南电视台传播方式的新革命。
8月6日,大型直播节目转变领导方式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电视版,正式与观众见面,这种大气的报道,立即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如果说一组组大气的报道,是硬通货,那么,主持人的细微变化,则是大气背后的软实力。
王智广说,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很少出现点头哈腰、嬉皮笑脸的情况,大多正式、庄重。建党节、建军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他们根据不同需要,主持人会用诗歌朗诵等形式参与节目,活泼不失厚重,轻松不失严谨……
“频道开播时,很多新设置的栏目主持人,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播音主基调的理解,对内容的准确把握有所欠缺,压不住阵,稍显稚嫩。”王智广骄傲地说,一年后的今天,这些“新主持人”已经从稚嫩走向成熟,“呈现出一种很好的状态”。
通过一年的发展,如今的新闻频道已经打造出了一支“拿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采编队伍。主持人的言谈举止更加得体,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更具亲和力、感染力。特别是一些年轻、充满活力的主持人在经过一年的磨炼之后,主持风格变得更加自然、流畅和大气。
【评价】
●连说“不可想象”
说起新闻频道的“大气”,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张宝拴连续用“不可想象”来形容。
“河南自己做这样的大型直播节目,放在一年之前我不敢想象;《中原正春风》做得相当有特色、相当有水平”、“新闻频道能及时播发国际新闻,放在过去,这也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主持人的进步,张宝拴也看在眼里。“主持人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刚开始,我看新闻频道的主持人都很漂亮,但是没有什么风格,面部表情比较僵硬,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主持人的水平在逐步地提高。这个变化也是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弘扬主流文化受认可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东明回忆说,他看了一期“八一”建军节的节目,是关于兰州军区打井团的新闻。“节目做得很细,包括老百姓送饭等都做得很到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闻频道对主流文化的弘扬,也得到了杨东明的认可,“很多电视节目向低俗、流俗、媚俗的方向发展,迎合社会上一些比较庸俗的东西,但是我感觉新闻频道做得很到位,尤其是《传承》栏目,很有文化色彩,很大气”。
●看到新闻频道的希望和未来
从事新闻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河南大学教授郭奇,一直关注新闻频道。他认为新闻频道做的节目引领功能都很好,在配合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以及对河南农业大省的报道方面做得很扎实。
“有些东西引领得很前卫,比如说商丘的小块地变大块田的问题很符合趋势,还有巩义建立村级监委会问题,记者能抓住这些新闻,说明他们很敏感、很敏锐、很前卫。”郭奇说,这让他看到新闻频道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