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自我意识”
文章来源:长城网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2年1月10日 09:38

     “发展,还是不发展,环首都的优势就在那里。”环京津和沿渤海这两大区位优势,2011年被充分发掘出来,首先是河北省的沿海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其次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也已经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在本次省两会上,关于如何发挥好环首都的优势问题,引发了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环首都剪影

       北京人被迫到涿州买房

      “你说北京人都愿意到涿州来买房吗,我认为不见得。来买房子的是少数,要么投资,要么是被高房价挤压出来的,有点儿被迫的意思。”涿州市民对北京人来涿州买房的现象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即便到了涿州,我们的条件不比北京,人家仍然带着俯视的心态,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我们有实力吸引北京人主动到我们这里来居住、投资和生活。”

      永清蔬菜进京热销

      一大早儿,北京万方西单商场超市的蔬菜区永清蔬菜专柜,番茄、黄瓜、西芹……种类繁多,不一会儿,柜台前便挤满了前来买菜的京城顾客。“不仅菜新鲜,价格还跟早市上差不多,既方便实惠。”

      永清蔬菜专柜是由农民掌管的蔬菜专柜,是北京市西城区万方西单商场超市中的一部分,商场特地开辟出蔬菜经营面积的40%,在零收取摊位费的基础上,交由永清清源农业合作社的菜农直接经营,市民可花“早市的钱”买到“超市品质”的蔬菜。

      永清县农业局局长郭广军介绍说,该县正在与北京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联系沟通,争取用3年的时间在北京建1000个“永清蔬菜直营店”或“永清蔬菜专柜”,确保居民吃上健康菜、便宜菜。

      跟以往河北蔬菜一直默默无闻地登上北京餐桌不同,此次永清蔬菜刻意强调了自己的身份,在北京的大超市里给自己的蔬菜品牌打上了深深的河北烙印。

      “京南新区”撞车“京南新城”

      “这个产业园的入住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从我的观察来看,北京南部新区的定位与我们的产业园区定位相近。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暂时无法承接到一些项目的转移。”环首都某县产业园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产业园区建立两年来,吸引了几家北京企业入住,且规模比较有限,从效果来看,产业园承接北京项目转移的难度逐渐显现。

      2011年7月,北京大兴区副区长表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把整合后的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为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聚集区,这意味着,位于北京最南端的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行政资源整合定位已经明确,整合后的南部区域被通称为“京南新区”。

      虽然被敏锐的房地产销售经理解读为“对接”,但更多观点还是注意到,此番北京“京南新区”的设想,可能与河北不久前提出的“京南新城”计划“撞车”了。更有激烈观点认为,这两个计划的推出,根本就已经形成了“对决”之势。

     专家观点

     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河北处于相对劣势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薛维君此前曾表示,应该理性看待所谓“对接”与“对决”问题,薛维君认为,首先,北京目前并没有发展到可以完全放弃传统产业的阶段,其经济构成中第二产业不可或缺,所以暂时也不会放弃“老旧的东西”。其次,京冀之间的合作或称博弈,实际上最缺乏的是利益交叉点,离开这个交叉点,只能是单方满意。

      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统计局副局长刘海阳在提案中表示,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区域中心,且与京、津、辽、蒙、晋、豫、鲁七省(市、区)毗邻,地理区位特征独具,在全国绝无仅有,八省(市、区)在经济发展上各具特色。他用多种方法对10年来八省(市、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对成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河北省与山西省均属于“第二产业、投资、出口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土消费品生产和消费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贡献偏弱。第二,八省(市、区)在经济发展中各具优势,但河北省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竞争力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

      省政协委员刘海阳

      环首都经济发展亟需“自我意识”

      以往我省在研究探讨河北省发展问题时,多将河北融入首都经济圈,这种以“大北京”为特征的“京津冀”区域经济研究对河北省来说存在显著问题:一是过于突出首都地位,尤其是生态地位,河北省完全处于从动和配角的地位,不具有平等意义的区域合作性质,且工业的二重性特征使产业功能规划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实施;二是规划区域狭小,三省(市、区)间经济单元之间均质性差,优势互补性差,比较优势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区域相对封闭,经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不明显,不利于大容量物资、能量和信息的有效聚集和耗散。因此,极有必要将河北省放在更大区域、更宽视野来研究河北的发展问题。

      基于此,建议我省在今后经济发展中,应客观面对在八省(市、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的严峻现实,以我为主,以政府引导,大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共同参与,尽快建立八省(市、区)区域经济高层沟通协商机制,加快区域经济联盟的实质性形成和推进,加快区域间投资、金融、信息等共享机制的建立。以互补性原则,一体化研究和协商在空间、各产业间投资、融资规划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和减少区域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同时,着力加快我省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一要加快推进我省的工业化进程。关键点是以考核为手段,通过投资增量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轻工业份额,降低重工业比重,强力提升本土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能力,提高本土消费品在总消费量中的份额和对GDP的贡献率。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而更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逐步改变我省长期依赖投资、重工业和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的经济格局。构建多业并举,结构更趋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省政协委员王亚洲

      努力打造环首都经济亚核心

      环首都经济发展必须在特定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中西区的依附,自己形成在特定经济部门、特定产业领域、特定生产环节相对独立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所在边缘区的次级核心,通过多个核心的联动增长,形成区域极化,进而更好对接首都发展,承接扩散效应。

      通过对14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优势的比较,可将固安县作为环首都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亚核心,打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将三河市作为第二产业发展的亚核心,形成京东地区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第三产业亚核心定位于涿州市,将该地区打造成“面向北京的高铁一小时”旅游休闲带。

      亚核心发展策略就是要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实现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亚核心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化,是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因此,要大力推进亚核心城市化进程,强化“亚核心”辐射功能,构建联盟战略,实现亚核心的联动发展。(本报记者 袁伟华)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