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重,祖籍江苏,1945年出生于重庆,幼年随父母迁居上海。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年~1975年在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
留英回国后供职于外交部,先后在翻译室、美大司工作;历任驻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美国大使;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核心提示
微笑、倾听,或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或侃侃而谈才思飞扬。“微笑大使”周文重的风采,昨天在河南绽放。
2005年到2010年,出使美国这5年,他赢得中美关系“关键先生”的赞誉;2010年7月,继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后,他的人生转向另一种精彩。
两年前,他第一次来河南时,看到中原城市群正在蓬勃生长;两年后的今天,他深切感受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如火热情。
昨天上午,他在黄河岸边恬静的怡丰·森林湖会所内接受本报专访;昨天下午,他做客大河商学院“大河·和昌名人大讲堂”,演讲的题目是:论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世界政经格局】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东震西乱北危机”
昨天下午,中州皇冠假日酒店中原厅大河商学院“大河·和昌名人大讲堂”现场,座无虚席,听众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
周文重在演讲中说,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政经形势估计是以“东震西乱北危机”为标志,有很多变化。“东震”是日本地震,“西乱”是西亚北非呈现乱局,“北危机”是欧美金融危机的演变。
他把这些变化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谋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地增强;二是国际力量格局深刻调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朗;三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坚持推进,变革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四是国际安全局势动荡因素增加,围绕安全秩序的合作与竞争趋势进一步深化。
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3年了,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如何?对中国会产生哪些影响?
周文重在演讲中说,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总体保持缓慢复苏的同时,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在上升,重大的风险有增无减。发达国家面临“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率、低增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速放缓,面临通货膨胀、热钱涌入、本币升值等挑战。
当今的世界各国,可谓是各有各的烦心事儿。周文重说,今年上半年,美国GDP的增长率仅为0.8%,七八月份失业率高达9.1%;二季度,欧元区GDP仅仅增长0.2%,七月份失业率达到10%;日本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他说,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美欧债务雪球滚得这么大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应对危机时实行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债务集体膨胀。深层原因则是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用中国话说就是“寅吃卯粮”。
周文重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美经济出问题,我们也很难长期保持“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深挖多边合作的潜力,推动出口多元,妥善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等。
“美国不与中国合作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我是很难想象的”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美中两国的关系,备受全球关注。
周文重的《出使美国2005~2010》一书,很受追捧。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本书序言中写道:“文重大使出使美国这五年,恰是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又不断取得大发展的五年。”
昨天,周文重告诉记者,他出使美国的5年,是小布什执政的第二个任期。小布什在其执政的第一任期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但第二个任期时,他对中美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标志性事件是坚持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和反对陈水扁搞“统独公投”。总体来说,前四年波折多,后四年相对平稳。对台军售是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我们希望美国有一个停售期限。
周文重说,中美关系的特点是起伏多,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现在更是利益交融,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
作为一个“美国通”,周文重认为,对中美之间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第一类属于经贸范畴。任何两个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不搞政治化、不搞对抗,通过谈判来寻求互利共赢。
第二类是双方价值观念不同。世界是多样性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求同存异,要摒弃冷战思维,尊重别国的选择,不把自己的制度强加于人。
第三类是双方对某些地区热点问题有相近或相同的目标,但具体做法不一,这就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减少摩擦。
周文重说,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下,“美国不与中国合作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我是很难想象的。当前形势下,中美关系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