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最新教育政策法规《基础规划纲要》学习摘要
文章来源: 教师频道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1月1日 15:28
  1.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第二,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第三,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第四,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2.《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3.为什么强国必先强教?
  把教育置于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战略选择。
  1978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重要论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99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面确立了“科教兴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决策。总书记此次讲话将“科教兴国”战略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这些科学论断,正是我们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必须牢牢记住。
  回顾历史,教育强则国家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客观规律。面对现实,强国必先强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教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教育强国。
  建设一流的国家,必须首先发展一流的教育。任何一个后发国家的崛起,都得益于对旧产业分工格局的追赶、超越和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其中教育具有奠基和支撑作用。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为产业追赶或超越提供杰出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强国必先强教,已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