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平顶山湛河区基本农田旱涝保收面积已达5.2万亩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1月2日 09:21
    湛河区:兴修水利使农业连续六年增收

    全区基本农田旱涝保收面积已达5.2万亩

    10月25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曹东村的农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往来穿梭,路上的运粮车上堆满了谷袋……

    50多岁的刘玉良拉着满满一车稻谷喜滋滋地说:“水渠修好了,就是不一样。旱时能浇灌,涝时能排水,虽说稻子刚种的时候旱,后来又涝,但今年的稻谷照样大丰收。”

    曹东村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由于过去该村田间水渠破损严重,影响了水渠的流量,一到水稻插秧时,农户们稻田放水还得轮流排号。为了尽早把秧苗插上,刘玉良不得不经常在半夜里去田间等水。稻田里的蚊子多,他还得穿上厚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结果一块地浇下来,总是闷得满身是汗。

    今年年初,该区的水利人员在全区农田水利工程普查中,发现这段水渠已影响到水田的正常灌溉和雨季排涝,就申请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清淤和整固。赶在今年6月水稻插秧前,水渠恢复了正常使用。

    湛河区濒临白龟山水库,有多条河道穿区而过,如何发挥现有水利优势,旱时能引水入田,涝时能排水入渠,确保该区现有的9万多亩农田旱涝保收,是该区一直非常重视的大事。

    近年来,该区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为动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兴利除害并重,防洪除涝并举,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增加全区旱涝保收田面积,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水利兴修全盘规划。该区严格排查全区防洪除涝和抗旱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白龟山水库灌区南干一支渠、沙河等全区河道及各村现有水利设施,科学规划出整体农田水利建设网络,确保水利设施高效利用,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完善三级联动机制。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向各村分派主抓农田水利建设的驻村干部,并在各村成立由村委会成员为骨干的农田水利工作队,积极引导各村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参与水利建设。

    器材配备充分到位。年初,该区为各乡镇农村专门配备了340台水泵、2.1万米灌溉水管,全部分发到了各村村民组。配备流动灌溉车6台,以便旱时进行流动作业。与此同时,还为各村配备了铁锹、洋镐、麻袋、雨衣、胶鞋等物品,一旦有汛情出现,可以立即进行田间排险。

    严把工程质量审核。每项重点工程都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并请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部门进行全程工程监理,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表面光”和“豆腐渣工程”,确保了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使有限的水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据统计,三年来,该区共新打机井105眼,新修硬化渠道6500米,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200万元。目前,全区9.1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5.2万亩,该区粮食产量已连续六年实现增产增收,该区连续多年获得平顶山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金杯奖。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