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顺应产业转移大潮 皖江示范区助推中部崛起
文章来源:香港商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1月7日 15:03

    记者龚舒斌、实习记者龚宇卿报道: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化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外资增速位全国前列

      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2011年8月23日撤销)、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拥有安徽七成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据全省2/3的工业总产值。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内产业转移明显加快,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第一方阵」,产业承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一区域利用外资增速居全国前列,2005年,皖江城市带实际利用外资近12亿元,2008年增加到近3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3%,分别比全国、长三角、中部平均增速高28、25和15个百分点。仅合肥市2011年1-8月份,全市实际招商引资总量1472.9亿元,同比增长24.94%。其中实际到位外资12.9649亿美元,同比增长68.8%。

  为东部地区腾发展空间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它顺应产业转移大潮,适应中部崛起大势。建设皖江示范区,不仅有利于安徽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更好地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而且有利于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皖江兴,则安徽兴。在示范区获批之后,安徽省委、省政府快速组建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江北集中区2010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两个集中区已与银行签约授信超过2000亿元,马鞍山和安庆经济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铜陵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开发区,新增三个省级高新区和七个筹建开发区。

  示范区品牌价值渐显

  一年多来,示范区的品牌价值开始显现,承接拉开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达到了起好步、开好局的预期目标。主要成效表现在三个「充分显现」:国家战略地位充分显现。国家发改委国土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先后与安徽省签署17项合作共建协议,给予皖江示范区的发展更大的支持。对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现。实施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重要举措,示范区规划中也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和支持建设提出了要求,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对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推出了相应的务实举措。

  承接效应充分显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占安徽全省的比重达68%。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4455.1亿元,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前7个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4.9亿元,增长2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4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共引进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528个,到位资金2414.4亿元,同比增长59.8%;其中加工制造、高新技术类项目占到60%以上,来自沪苏浙项目占62.7%。以宣城为例,今年以来,该市共新签省外投资项目7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310亿元。

  一轴双核两翼布局 多元优势齐头迸发

  藉助皖江产业转移的大潮,「皖江示范区」所涵盖的八个市,经济总量占整个安徽的大半,更汇集了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和人才。

  为了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皖江效应,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项目特色,坚持本省产业发展战略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有机结合,编制一批、承接一批、培育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有力的新兴产业项目,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

  承接产业转移前沿地带

  在产业布局上:「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5个沿江市,这是承接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安徽目前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皖江示范区汇集了江淮汽车(600418,股吧)、马鞍山钢铁、芜湖奇瑞、铜陵有色(000630,股吧)、安庆石化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一区域集中了安徽全省80%的汽车企业、83%的钢铁企业、71%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和92%的家电生产企业,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家电等优势产业在安徽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是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

  2015年GDP将翻番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连接中西部,重点承接装备制造、原材料、轻纺、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着力打造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逐步成为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安徽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仅顺应了科学发展的大局,顺应了产业转移的大潮,也顺应了中部崛起的大势,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到2015年,《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体制机制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良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5%;城镇居民收入超过28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