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发展辽西区域经济策略的思考
文章来源:网络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1月16日 09:04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思路与划分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主客观两个方面条件。客观条件包括: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可移动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可移动的资本、技术、人才资源。如果具备上述诸多的客观条件,政策、措施不正确,经济发展同样上不去。所以,发展区域经济还必须具备主观条件:即制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 

       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以下思路:一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基础。二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三要制定科学、合理、正确、符合实际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四要促进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充分流动。五要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六要同其他区域实现双向的、全方位的、互利互惠的交换。 

       在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经济区域划分是个重要命题,学术界、经济界、各领域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切不可因为对经济区域划分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而不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区域划分研究又是不可逾越的问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认识、不断深化、不断统一,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步解决,最终形成一个上下比较一致的认识。 

       推进经济区划研究一般应遵循4条原则: 

       (1)区内经济的关联性。这是经济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就好比一个家庭有血缘关系一样,没有经济关联性,经济区就不存在了。突出关联性,凡是有经济关联性的部分都要囊括进来。同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各组成部分,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应比区外密切,经济的互补性要高于区外,重复建设应低于区外。而要想建立起区域内的关联性,需把握好3个方面:区域内部不同部位、产业之间应有比较多的投入产出联系;不同部分的生产要素结构应有差别;区域内应有贯通全区的通道网。 

       (2)区域对外的开放性。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应该有自己的出海通道和对外窗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没有出海口的经济区域,对外的开放性是难以实现的,也构建不成完整的区域经济。同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应该有广阔的腹地。 

       (3)区域对内的开放性。对内开放应具备两条标准:一是经济区域内要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市场。如果区域内部市场被分割,经济区就没有意义。二是区内各部分边界是模糊的,各部分之间边界地区可以甚至应当既属于这个部分,又属于那个部分,不能划得过于清晰,否则就有悖于对内开放原则和对内形成统一市场的原则。 

       (4)内部经济发展的梯次性。如同家庭有辈份之分一样,经济区域内部不同部分的发展应该有梯次性,不能完全一样。从辽宁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经济区都应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有次发达的卫星城市,有欠发达的边远地区。 

       (二)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区 

       区位条件:辽西沿海经济区由锦州、盘锦、葫芦岛、朝阳、阜新5个市组成。区域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7.3%;人口1233万,占全省29.6%。2004年,5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02.4亿元、占全省比重17.2%,增加到1285.1亿元、占全省的18.7%。尽管区内城市化水平仅为35%,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在120公里的沿海交通圈内,拥有锦州、盘锦、葫芦岛3个地级市及凌海、兴城两个县级市的高密度城市群。随着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阜新、朝阳也可进入1小时城市圈。辽西沿海经济区处于京津冀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结合部,具有接受双向辐射的优势;不仅土地资源丰富,而且拥有辽宁省内惟一的辽河油田、5000年前的远古红山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盘锦红海滩、湿地等稀有资源,以及全长481公里的海岸线。锦州市拥有高等院校6所,科研院所25家,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科教资源在全省排第三位。该区域内聚居着全省1/3的人口,集聚了大批劳动力。国家给予阜新、北票和南票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扶持。省里赋予该地区10大方面、40条扶持政策,并加快交通、能源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辽西区域经济定位与发展  
  
       设想依据:一是特色经济前景看好。辽西走廊海岸线长,浅海、滩涂开发潜力大,适宜发展海洋经济。沿海三市炼油、造船、石化、有色加工、能源重化工业等具有一定的基础,港口等交通设施比较齐全,物流支撑具备,宜于整合发展临港工业。北部地区腹地广阔,农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区域内部现有产业同构程度低,易于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二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锦州、朝阳两座机场通达全国27个城市。区内有锦州、葫芦岛2个港口。锦州港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东北第三大港口,年内将实现吞吐量3000万吨,集装箱15万箱,物流基地的作用日益显现。区内铁路有京哈、秦沈等12条干支线;公路有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多条主干道,锦朝、锦阜、盘海高速公路与京沈、沈丹高速公路实现了对接,村村通油路基本建成,地下输油管道直通港口;阜新、朝阳和彰武等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等顺利推进,增强了辽西地区的发展后劲。三是经济发展呈现梯次性差异。四是具有形成新的区域中心潜力。辽西沿海60公里半径内拥有3个地级市,陆地面积、人口分别占区域总量的45%、57%,空港、海港、铁路、输油管道、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并集区内海洋经济、临港工业、科技教育、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方面精华。 

       存在问题:区域经济实力较弱,属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2004年,生产总值占全省18.7%;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14.9%。储蓄存款额占全省的15.1%。对外开放水平不高,2004年5市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4.81亿美元、1.41亿美元,只占全省的7.8%和2.6%。投资环境和社会开放程度还有相当差距。区域合作刚刚提上日程。区域中心没有形成,传统上的中心城市锦州,城市首位度低,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仅343.1亿元,与盘锦、葫芦岛、朝阳、阜新的比值约为1:1.07:0.86:0.45:0.37,经济总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够,聚集力不强。 

       发展方向:依托区域资源和现有基础,加大扶持力度,实施项目牵动,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错位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构筑发展新优势;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科技教育为重点,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港口优势,努力构建沿海城市群,形成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打造辽宁经济新的增长极,力争到2010年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城乡居民生活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快辽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长期以来,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对全省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的认识不够明晰,利用不够充分。比如,人们对辽西的印象就是内陆、山区、贫困,忽略了辽西地区所具有的最集中最有战略意义的比较优势:“沿海+城市群”。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是沿海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允许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先富起来,然后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辽西地区的沿海优势是辽西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辽西地区的发展应当选择沿海城市群率先取得突破。这对该地区发展,特别是对攻克辽宁振兴难点都至关重要。 

       一是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尽快促进辽西地区形成共识,启动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运作,发挥盘锦的资源优势、葫芦岛的工业和旅游优势、锦州的交通、物流和科技教育等综合优势,发展临海、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沿海新的经济增长带。进一步实施沿海与山区内地合作,向朝阳、阜新腹地延伸,建立以“三带二”的沿海城市群带动山区内陆腹地发展模式,实现辽西地区全面崛起。二是把推进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切入点,纳入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规划之中,建议成立全省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领导小组,在组织上落实推进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指导与协调,省委、省政府在税收政策、政绩考核办法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为实现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扫除体制性障碍,促进辽西区域协调发展,从而解决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的问题。三是完善辽西沿海城市群协调机制,当务之急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锦州、葫芦岛、盘锦三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产业发展尤其是石化工业发展为纽带,统一规划,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实现共赢。积极争取中石油集团的支持与合作,在辽西沿海城市群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加工和战略储备基地。 

       发挥沿海城市群对辽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功能,就必须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无论是从历史因素来考察,还是从客观条件、发展基础、现实状况及未来潜力来考察,锦州既是辽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辽西沿海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推进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实现辽西地区跨越发展,锦州必须实现率先发展与突破。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