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2010年河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报告发布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1月29日 07:59
    11月24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2010年河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河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6.2%,比2009年提高6.8个百分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程过半,标志着我省农村全面小康迈上新台阶。

  在农村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包含的6个方面18个指标中,我省四个方面实现程度过半,两个方面不及一半。

  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最高。2010年农民对村政务公开和对社会安全满意度分别为93.6%和88.7%,实现程度均超全面小康85%的标准。

  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90.6%。其中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发展虽相对滞后,但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实现程度也过半,比上年提高38.8个百分点。

  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54.0%。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住房建房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自来水供应、卫生厕所普及等指标难以提高。2010年,全省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户饮用自来水,使用清洁能源农户不足三成,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仅为2.3%,与全面小康目标有很大差距。

  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51.2%。在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项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35.88元(扣除以2000年为基期的价格因素的影响),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实现程度和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均不足四成。

  农村资源环境改善仍需努力。实现程度为44.7%。我省人均占有资源少,如何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实现程度最低的是人口素质,仅为11.0%。我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8年,实现程度为-1.3%。这表明我省农村人口素质基础欠佳,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目标差距较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2010年,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从农村全面小康的指标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偏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实现程度为负数、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不稳定、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相对较差,这对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影响较大。③10

  ▲▲链接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主要指标如下:一、经济发展方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00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35%,小城镇人口比重35%;二、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农村养老覆盖率60%,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3~0.4;三、人口素质: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平均预期寿命75岁;四、生活质量方面恩格尔系数40%,居住质量指数75%,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农民信息化程度60%;五、民主法制方面: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8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六、资源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23%,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为1500立方米。(本报资料)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