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了一批“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图为游客走进宁乡县关山村,体验农家乐。 余志雄 摄
名词解释
“两个加快”与 “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未来5年,湖南如何发展?在日前闭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报告中描绘出了这一宏伟蓝图:未来5年,湖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
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这一要求, 要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发展更加科学,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要把“两型”社会的理念、目标、方法全面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二阶段的目标任务并向第三阶段推进,引领带动全省各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和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长沙实践】
发挥省会城市“三大作用”
在长沙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长沙提出了“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这与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高度一致。
长沙作为省会,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指出,贯彻落实党代会报告,总体要求就是要发挥省会城市“三大作用”,朝着“两个率先”目标迈进,即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未来5年,长沙市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发展“两型”化模式,加强城市法治化管理,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
【案例链接】
大河西先导区污染企业100%淘汰
大河西先导区无疑是长沙“两个加快”与“两个率先”的样板。根据规划,未来5年,长沙将举全市之力建设大河西先导区,打造样板区,引领、示范、带动“两型”社会建设,强力实施长沙“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到2015年,以“起步区发挥效应、核心区基本建成、规划区形成功能”为目标,拓展新城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建成区110平方公里,全面铺开建设区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成为长沙湘江西岸新的城市中心,形成“一江两岸”、互动共进的城市新格局。
“十二五”期末,实现先导区范围内每2万人拥有一所示范性中学、每1万人拥有一所示范性小学、每2000人拥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先导区范围内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淘汰率达到100%,城区范围内污染严重的企业100%关闭退出或搬迁改造。打造长株潭乃至全国老工业区再生改造、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的样板工程。
【代表热议】
坚持不懈夯实经济基础
省党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胡衡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夯实经济基础。如果不加快发展步伐,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其次 ,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再次,要坚持不懈地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一批“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