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须将“四大”变“四强”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如果把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比作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那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则见证了它顺利降生的整个过程。11月11日,国新办召开“建设中原经济区”新闻发布会。当天下午,陈栋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就中原经济区建设问题,提出要变“四大”为“四强”。
力促“四大”加速变身“四强”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立足当前实际。立足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立足对未来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问题,立足事关经济区建设最直接的问题。”陈栋生说,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四大”变“四强”的问题。
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数千万农业人口收入不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根本途径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陈栋生说,河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好的探索,涌现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企业。“现在是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尽快复制更多的双汇和三全。”
变人口大省为人才强省。陈栋生认为,随着沿海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人口包袱已经成为“人口红利”。河南两千万富余劳动力人人都可能成为熟练工人,这在新型工业化加速的时代是巨大的财富。“如何将‘可能’变成现实,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不二选择。”
陈栋生说,依托河南现有工业基础,依靠技术创新,变新兴工业大省为工业强省,才能充分发挥工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农业发展了、工业进步了,人力资源保障更加可靠了,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顺理成章。”
关注“中部”不应冷落“沿边”
作为“研究一辈子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资深专家,陈栋生十分关注中原经济区与周边城市间的联动与合作。
“如安阳和邯郸,焦作和晋城,三门峡和运城,商丘、周口和皖北、苏北诸市,濮阳和菏泽、聊城,南阳和襄阳等,虽分属不同省份,但不仅地缘相邻,交通相接,经济和人员交往频繁,而且语言相通,民俗民风相近。联动发展,顺势可为。”陈栋生说,中原经济区本来就不是封闭的经济区域。与周边省份协同发展,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分内事。
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陈栋生感到尤为欣慰,他认为这是在国家层面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使其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下一步就是如何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