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区域经济多板块发
文章来源:华商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2月9日 08:38
西咸新区进入战略层面,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启动,渭南打造陕西“东大门”,陕南致力循环经济……
12月1日,西咸新区与五家金融机构签订6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自今年6月13日“西咸新区规划”正式发布以来,仅几个月时间,西咸新区已经吸引各方银企投资超千亿元,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2011年,当关中
、陕南、陕北三大板块发展全面加速之时,以西咸新区为首的陕西区域板块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截至2011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两年多,众多专家将《规划》的出台放置于中国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解读。那么,小区域要如何与大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对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提法有了重大调整:关中地区由“率先”发展变为“创新”发展,陕北地区由“跨越”发展变为“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则由“突破”发展变为“循环”发展。那么,开局之年,新规划和新思路落实如何?
关中“金腰带”率先走在创新路上
关中一直以来都是陕西的“金腰带”。2011年,关中依托国家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以及“一线两带”补全,整个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得以完善,宝鸡、渭南等关中城市群逐渐崛起,继续保持着老大哥的引领发展态势。
6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厅“西咸新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按照国家战略打造的又一城市新区西咸新区正式亮相。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出台,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省级层面的西咸新区管委会。
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自2002年签署协议以来,西咸一体化雏形已经形成,直至2009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任务,以及“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建设西咸新区上升为国家层面。
今年10月,“陕十条”出台,从用地、税收、金融、招商引资、统筹科技资源等方面予以西咸新区支持,同时也赋予新区管委会更多权限。在西咸新区赴香港招商之际,投资优惠政策“三十三条”公布。除国家战略、招商引资政策优势之外,西咸新区独特的城市建设理念“现代田园城市”,也成为吸引众人眼球的焦点。2011年是西咸新区由概念转向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年,西咸新区2011年的建设规划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个特别美好的未来生活蓝图。
关天规划出台的同时,国务院批复赋予西安一个全新定位:国际化大都市。2011年,西安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火车北客站通车、市政府北迁、世园会召开、地铁2号线运行……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在关天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建设大西安是关天规划的战略核心,可以说西安好机遇与大挑战并存。2011年对西安城市来说是非同凡响的一年,关乎城市规划的大动作带给西安极大的变革,2011年也是西安向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出这一大步的重要一年。
关天规划副中心的定位让宝鸡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多年来,宝鸡的文化旅游一直只是西安的一个附属,以前“深居”秦岭的凤县小城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现在提起凤县,许多人会联想到“美丽的夜景”、“最美县城”、“凤县羌舞”等。今年,凤县也首次入选西部百强县。以凤县所代表的宝鸡旅游产业,是2011年宝鸡迈向副中心,发挥梯级城市,延伸西安向西辐射的功能,盘活整个关天经济带的缩影。
关中的东大门渭南,也是整个关中城市群中的短板,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如何抓紧补起来?2011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一线两带”补全了,整个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也得以完善。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的渭南,也成为高新产业技术输送地和中部的衔接点。2011年,渭南拿出1500万元启动渭河渭南段整治工程,加快实施陕煤蒲城煤制烯烃重大项目,建设生产规模达到世界前列的渭南钼产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在逐渐改变着“短板”的角色。
“金钥匙”打开可持续之门
陕西哪里最富?答案是:陕北!2011年神木、府谷继续入选全国百强县,且名次前移。神木由去年的44位提升到36位,府谷由91位提升到69位。陕西西部百强县总数增加到12家,陕西入围西部百强的县分别是神木、府谷、靖边、吴起、志丹、定边、韩城、安塞、高陵、黄陵、子长,凤县。12家“百强县”里陕北占据9席,县域经济持续在陕北发力,以百强县为代表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增长极。
陕西的版图像一把钥匙,一头插进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的金钥匙,陕北则是钥匙的头,而榆林就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的中心。榆林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陕西曾经的资源型城市铜川给了所有资源型城市一个警示。
从2011年开始,陕北将建设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基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工程等若干项目,争取到2015年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说起陕北,大家津津乐道的可能都是陕北的煤、油、气资源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财富,却忽略了陕北在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程方面的巨大成就,以百强县为代表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领跑陕西县域经济。在陕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2011年定边县投入2.5亿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陕北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走上了财富之路。但可持续、有后劲且高质量的发展,才能让财富可持续,通过这些资源来为陕北的民生建设提供持续的财力保障,陕北的改变和民生的不断改善肯定也是可持续的。
陕南绿色短板成为循环优势
2011年,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在陕西南部拉开了帷幕。这场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涉及搬迁群众60万户240万人,其规模之大,远超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陕南是一个风景灵秀的地方,但优越的生态环境与紧张的土地资源并存,巨大的潜能与低下的生产力并存,强劲的经济增速与薄弱的产业基础并存。陕南,既没有关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产业基础,又没有陕北得以仰仗的煤油气等资源禀赋。陕南要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经济的“短板”、产业集群的“软肋”及资源环境的“瓶颈”是陕南在发展道路上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陕南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任。但这也给陕南地区造成了产业发展受限、财政和居民收入减少等突出问题。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陕南有实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突破发展”格局,现代中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陕西省十年来规模最大矿产勘查项目通过论证。两个整装勘查项目为小秦岭西部金钼多金属矿和旬阳北部汞锑金矿,截至目前,在小秦岭西部已探明拥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远超20种,两个整装勘查项目预期至少可为我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百亿元以上。循环经济规划让工业在陕南有了发展的载体。
2011即将过去,但陕西区域经济多点开花,多板块联动的势头刚刚燃起。三大区域将形成竞相发展、彼此争雄的新格局,众多小区域也将强势崛起,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期待,2012年,众多小区域将带给关中、陕南、陕北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新的发力方向,使关中、陕北、陕南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让西部大开发再扬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