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河南选派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见成效
文章来源:新华网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2月15日 08:51

    河南省开展以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工作,一年多来,全省5371个后进村迎来了来自省、市、县三级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记者近日走访这些帮扶村了解到,经过党委工作重心下移的驻村帮扶,目前派驻的贫困、软弱涣散村加强了基层组织、完善了基础设施、拓宽了致富渠道,村风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高位嫁接接地气搭好班子唱好戏

  按照河南省委2010年7月对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要求,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工作的“高位嫁接”。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第一书记们对以基层组织建设促进“高位嫁接”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高位嫁不了接,地位就真架了空,到头来干部驻了村,工作驻不了村!”

  汝州市半东村第一支部书记陈大清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一名驻村干部,刚进村就争取来了200多万资金修建村小学。资金到了位,却因为村干部的矛盾被村民拦了工地,迟迟开不了工。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第一书记首先就要抓班子、严干部。”陈大清针对村子现状,搞起了“五心四依靠”的“讲正气、树正风”活动,对村两委成员重新分工,让党员干部以《承诺书》的形式在群众会上公开承诺,同时重新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村干部和村务进行跟踪监督。

  干群一股绳让半东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今年9月1日,新建成的半东村小学正式启用,裂缝的校舍换成了可抗八级地震、容纳500名学生的现代化小学;新水渠让村里的400亩地在大旱之年喝上了救命水;100亩耐旱日本山樱椒让全村一年增收40余万元。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帮扶办统计,目前,全省5371个第一书记派驻村中,班子健全、正常发挥作用的村由原来的45.7%上升至91.3%,96%的村实现了一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的目标。

  --重心下移“冒热气”破解落后怪圈

  驻村任职不仅“高位嫁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了村两委的核心带动作用,同时“重心下移”也极大激发了干群的发展热情,有效破解了落后地区的发展稳定“怪圈”。

  “1亩地1年1千块承包费,再来种植园打个散工,一年还能收入万把块。”正在金银花种植园内收获间作萝卜的兰考县马寨村村民胡凤菊提起村里的“第一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干部余占霖夸得合不拢嘴。

  马寨村位于兰考县黄泛区,毗邻山东省东明县,偏居兰考县城35公里,因为黄河泛滥,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722人,贫困户就有17户。2010年7月,余占霖被派驻马寨村担任第一书记。看到水多、坑多、滩地多、外出谋生人多等村民眼中的“四大难”,余占霖变废为宝:修百亩坑养鱼、整百亩地种花、号召外出村民携资返乡谋发展。

  余占霖说,“千亩金银花种植和加工项目一期200亩金银花长势稳定,二期500亩也即将启动,明年我们准备在争取点小额贷款把养兔场、预制板厂搞起来!”

  据了解,“真干、实干”破解后进村落后怪圈的热情让第一书记的驻村任职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火热局面。在民权县官庄村,第一书记陈林坡争取125万资金为村内修建新路、新井、新卫生室;在商水县刘井村,第一书记李东生利用新农村建设项目一期为200户村民建起了三层小楼构成的社区,引进了1.2亿投资的制衣厂,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400余人……

  河南省委组织部的统计显示,一年多来,全省派驻村水电路网投入总和逾17亿元,用于派驻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党费超过2600万元,5371个村人均投入370元,人均增收820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据介绍,目前,河南省以选派第一书记为核心、以驻村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作保障的驻村任职工作正在全省范围深化推进,许昌市开展了“百村整顿、百村提升”工程;商丘市在400余村实施了“扶弱培强”工程;新乡市在300多个村推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要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力度。(记者李鹏)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