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大县迈向经济强县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1年12月20日 09:13
在我省实施“双转移”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山区县(市)应如何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地处粤北山区的英德市,目前正通过发挥后发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一批精品工业园区,带动全市整体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探索出一条符合英德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此推动从区域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大跨越。
一、英德具备作为粤港澳产业转移“桥头堡”的条件
目前,与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英德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还较弱。但另一方面,英德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
资源优势“多”。英德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土地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发展资源型工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英德有11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好”。铁路方面,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在英德设有客运站;正在兴建和规划建设的广乐高速、汕昆高速贯穿英德;水路方面有北江直通珠三角。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英德将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
环境优势“美”。英德山清水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1%,环境污染较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英德吸引产业转移的有力砝码。
园区优势“强”。英德境内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和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特别合作区,形成了三大工业园区并驾齐驱的局面。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即向周边地区转移、向条件成熟的地区转移、向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英德处于大珠三角的核心区域,随着政策“洼地”的形成,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英德具备作为粤港澳产业转移“桥头堡”的条件。为此,我们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强市富民的重大战略举措,打造英德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二、加强规划,夯实基础,提升园区承载项目能力
统筹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功能、区位、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等因素,面向长远,适度超前,留足空间,科学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规划中突出各个园区的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凸显比较优势,以实现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坚持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统筹进行,使城镇建设与园区建设相互促进,通过城镇化建设为园区配套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工业园区发展拓宽空间,降低成本。力争将顺德清远(英德)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一个“产城互动、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产业新城,并使园区所在镇英红镇核心区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将清远华侨工业园的核心区作为一座新城来建设,打造“一城双核”或“双子城”的城市格局。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市、镇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好合作区生活、公共服务、休闲娱乐设施,加强园区绿化、美化,建设生态园区。推行多元化、多渠道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引凤筑巢”的形式,引进商会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政府启动,企业投资,以地养园,以企业养园,以园养园。
三、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提高服务工业园区的水平
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地方党委政府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关系,协调解决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力支持配合各工业园区的建设。探索和创新园区管委会用人机制,拓宽园区人才引进的渠道。
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并完善扶持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各职能部门按照“快事快办、特事特办”的要求,畅通园区规划建设“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四、突出重点,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补、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粗放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变,发展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工业。把顺德清远(英德)特别合作区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全市之力支持、配合、办好特别合作区,通过主动对接、优化服务、加强协调、配套生产生活设施等措施,全方位创造良好条件,力促五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生产总值约100亿元,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产业转移和推进区域创新合作的典范。全力支持、配合推进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英红工业园、粤北产业新城等重点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接项目的能力。
在重点规划建设好顺德清远(英德)特别合作区、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粤北产业新城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镇创办工业集中发展区,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层次递进、产业互补、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新格局,进而打造若干工业强镇,壮大全市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