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原经济区建设亮点回顾 浓墨重彩写立体交通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2年1月4日 08:43

  2011年的最后几天,有关交通运输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

  12月26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12月28日,永登高速全线贯通;沙颍河漯河港开建;郑州地铁2号线开始盾构施工;

  12月29日,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通车;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一期建成……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国家赋予的重要战略定位,建立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河南加快步伐,亮点频现。

  “铁公机”的新格局

  科学发展,交通先行;中原崛起,交通先行;“三化”协调,交通先行。

  历史行进到2011年,先行的脚步迈得更大:全省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新格局基本形成。

  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24.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224公里,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6%和59%;

  民航航线总里程已有24.1万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被确定为我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并成功跻身国内大型空港和繁忙机场行列;

  内河水运网络得到完善,形成了2条通往华东的水上通道,初步圆了我省的通江达海梦;

  油气管道已达6789公里,能源“动脉”的枢纽地位愈显重要。

  构建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公机”当之无愧是新格局中的主力:我省公路密度已达百平方公里146.8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铁路路网密度为万平方公里252.9公里;航空运输网络已通行国内外49个城市。

  这一年,“铁公机”跑得更快,拉得更多,飞得更远。

  “海陆空”的新步伐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我省按照战略定位要求,在原有较好基础上,探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对接”。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河南不断迈出新步伐:

  融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地铁、长途客车、公交、出租等为一体的郑州东站和郑州机场站、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加快推进;

  郑州、洛阳等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全面展开;

  特高压南阳变电站大型设备由海上至内河,再从周口港上岸,经公路顺利抵达工程现场,创下了截至目前我省水陆联运的一项纪录;

  2011年,我省先后与交通运输部、国家民航总局,以及几家航空、物流大型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体交通”新目标

  为写好交通先行大文章,2011年,省交通运输厅专门邀请省社科院专家组成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课题组,摸家底、查不足、明方向、定目标。

  通过研究,看到了成绩: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认清了不足:路网、运输结构不合理,综合体系未建立,对外连通能力差,体制机制不顺造成部门分割等问题急需解决。

  确定了目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以扩大开放为主导的国际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以区域协同为主导的省际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以集群联动为主导的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以服务均等为主导的城乡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新的一年,思路已定,先行之笔定将写出绚烂多彩的交通新篇章!(记者 龚砚庆)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