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我省现代农业聚焦 科技为专家装上“千里眼”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2年2月21日 13:05
      编者按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这对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具有更加特殊而深远的意义。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深入了解农业科技在基层推广的现状、经验,以及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声和期盼等,以期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月17日下午2时,许昌县蒋李集镇刘庄村村民刘乐民,通过河南农技推广网,向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周继泽咨询:“一冬天没下雨,我的麦田是否需要浇水?”

  半小时后,在郑州的周继泽回复:据设在许昌县蒋李集镇小麦苗情远程监控点传来的实时图像和数据看,此时当地麦田空气温度10.1℃、湿度33.9%,土壤温度7.7℃、湿度62.2%,风速2米/秒,风向北,降雨量0……他建议:因去年播种期间底墒好,尽管一冬没下雨,目前还不需要浇水;如果再过一周无雨,并且没有倒春寒,就该浇水了。

  专家不来现场,也能像医生一样通过“听诊”诊断“病情”?记者感到不可思议。

  下午5时,记者从许昌赶到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见识了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系统的神奇:10个高清晰显示屏同时显示新乡、商丘、驻马店、周口、郑州等不同监控点的小麦长势,并实时显示该点土壤、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太阳总辐射等数据指标。据站长任洪志介绍,该系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和远程数据传输等技术集成,这些监控点通过现场安装的监测仪器,每10分钟保留一组数据,每小时保留一幅照片。

  据了解,目前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仅有15个小麦苗情远程监控点,我省已建成10个这样的监控点。这些监控点各具代表性,比如新乡站点属于黄河以北高产麦区,许昌站点属于豫中水浇地,三门峡站点属于豫西旱地,商丘站点属于豫东水浇地,等等。

  “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系统,等于为农业科技人员装上了‘千里眼’。”任洪志这样形象地比喻。科技人员在利用仪器监测的同时,采取与人工监测相结合,建立农田环境指标体系和小麦苗情分类标准,实现小麦苗情监测自动化、苗情动态可视化和田间管理科学化,提高农技人员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因为经费原因,目前我省只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设立了10个监测点。“如果这样的监测覆盖全省,技术人员就不用再远赴各地麦田观察苗情,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看到田里的实景,判断是否该施肥、浇水或打药,大大提升粮食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任洪志说,去年春天全国范围发生了严重干旱和低温冻害,我省应用该系统的监测数据和综合分析,对小麦苗情诊断和灾害监测预警有了更精确的掌控。农业部专家对此赞不绝口: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全天候观测的能力,精准性高、时效性强,应用直观方便,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记者 李晓玮 胡心洁)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