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阳市气象工作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续推进“三个高水平”和“三个高质效”,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2025年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近日,安阳市气象局以“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奋进力量,为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气象保障”为主题,召开了2025年全市气象工作会,在充分总结2024年全市气象工作成绩基础上,对全市2025年气象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气象部门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坚持项目为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据悉,2024年所有项目投资超1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坚持高位推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部门合作机制更加健全,营造了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坚持“两个至上”,预报预警、特色气象服务等气象业务服务水平获得新提升,并创新开展了气象科普宣传。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履职,推进气象法治和标准化建设,做好气象行业协同管理,行业治理效能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全市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有力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效支撑安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纲要》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起步之年。做好2025年气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气象部门将具体从八个方面展开工作。
扛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气象政治担当。市气象局将科学评估气象“十四五”规划和《纲要》第一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旅融合、低空经济等重大战略实施,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持续加快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市气象部门将强化科技攻关组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统筹推进局校、局企合作;持续推进国家气候观象台、黄淮生态气象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多渠道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气象科普,加强全民气象科学素质提升项目储备;推进观象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业务各环节“咬合式”发展。安阳市气象系统将以观测即服务为导向,提升精密监测效能。面向精细服务需求,加强精准预报,包括加快推进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智能数字预报产品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系统集成创新,提升服务数智水平。升级现代化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设“云+端”一体化预警发布共享应用平台,开展预警服务反馈评估工作;依托技术平台,推动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直达;加强“天象·APP”本地化应用;探索预警发布基础设施共建共用机制,强化预警指向性和针对性防御提醒。最后,健全工作机制,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
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市气象局持续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主动融入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进气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推动气象预警信息快速转变为应急响应行动;健全跨区域灾害联防机制,推动市、县政府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深化太行山区域联防机制。提升灾害性天气风险防范预警能力,如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推进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应对气象灾害风险韧性。
全面赋能安阳经济社会发展。市气象部门将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场景式气象服务,深化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乡村优势产业气象服务保障模式。深化重点行业气象保障。拓展新质生产力气象服务,包括融入银发经济,发展健康气象服务,探索开展气候生态价值核算技术指标体系应用;加强“气象+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安阳低空经济先行试点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融入低空飞行服务一体化平台,成立低空飞行气象保障中心,培育特色低空气象服务场景,推动数字化航运气象服务发展;实施“气象数据要素×”行动,开发数字气象应用场景,打造典型应用案例。
此外,市气象部门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促进科教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全力提升气象治理能力,强化行业和社会管理,加强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狠抓正风肃纪反腐和政治巡察。
责任编辑:张家祺 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