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核心举措。5月6日,记者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在夏粮丰收关键期,商丘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焦工程管护、资金保障、耕地保护等关键环节,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2024年,商丘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9.72万亩,其中虞城县、宁陵县两个县19.5万亩增发国债项目有序推进。当前,全市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部分县(区)仍需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国债项目6月底前完成验收,计划内项目年底前全面收官。2025年,6个县(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44.09万亩已完成前期储备,梁园区4.3万亩项目正加速推进规划设计,力争年底前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创新管护机制,提升使用效能。会议推广了柘城县“一长两员(村级网格长、管护员、监督员)”网格化管护模式,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日常巡查,实现农田设施管护全覆盖;夏邑县试点智能灌溉系统,推动节水增效;民权县建立“财政补助+村级自筹”管护基金,保障设施长期发挥作用。会议提出,各县(区)要整合农技服务、农机合作社等资源,推广“田保姆”全周期托管服务,提升管护专业化水平。同时,将高标准农田纳入“田长制”考核,对管护成效显著的地区在项目安排、资金奖补上予以倾斜。
凝聚部门合力,保障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主动对接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针对旱情实际,加强农田灌溉机井排查维护,确保应灌尽灌;加快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构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生产格局。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将强化督导检查,对进度滞后、整改不力的县(区)通报约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商丘力量。
责任编辑:王靖 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