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 建人民之城 创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25年7月23日 11:36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期“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邀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义,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万川明一起,围绕全会确定的“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一工作进行交流。

  万川明:规划建设中牟新区是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更好支持郑州发挥都市圈核心作用、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我们在中牟新区调研时看到,中牟新区正扬优势、讲协同、抓落实,全力推动新区建设提质加速,打造郑开同城化核心增长极。这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高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是落实“两高四着力”战略要求、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中牟新区位于郑开同城的核心地带,依托区位优势和战略机遇,积极发挥缝合郑开空间、串联双城资源的战略支点作用,实现了“功能枢纽”“主动赋能”的角色转变。当前,中牟新区正通过产业强基、交通破局、服务提质、政策护航,努力从“郑开之间的洼地”蝶变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核心增长极”。

  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围绕中牟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施策,促进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联通,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新区成为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万川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将“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列为我省十项重点工作。您对此如何理解?

  高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省委全会将“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列为重点工作,两个会议都强调“以人为本”这一重要理念,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省接续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十年来,改造各类老旧管网1.5万多公里,轨道交通里程超400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18.4平方米、15.1平方米。加快完善社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2019年以来,全省共2.41万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惠及居民约294万户。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省累计开工公租房103.38万套,解决202.49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间),保障20.1万新市民、青年人实现安居。

  2024年,我省城镇化率为59.22%,低于全国7.78个百分点,城镇化潜力仍然很大。站在新起点,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更好建设发展,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便利、舒适。

  万川明: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未来,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方面有何具体举措,以持续提升我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义:时隔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以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持续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升副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推进豫西、豫南、豫东和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体检先行、规划引领,以郑州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聚力加强完整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五项重点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安全韧性,积极发挥扩投资、促消费、惠民生、保安全等一举多效作用,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三是加强历史文脉守护传承。充分挖掘利用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促进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城乡发展更有“底蕴”、更具“内涵”。

  四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巩固房地产回稳向好态势,有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基础性制度,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记者 王延辉 李筱晗 整理)

责任编辑:秦臻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