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25年7月28日 17:57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2024年和2025年,我省分别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升农村普惠养老服务能力”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鹤壁市、舞阳县等地,走进老年助餐食堂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听基层百姓说变化,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聊体会,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

  俯瞰舞阳县一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家奇 摄

  助餐服务让老人吃得舒心又方便

  7月21日,临近中午,在鹤壁市淇滨区黎阳路街道长城社区内,近200平方米的“雅苑食光”食堂渐渐热闹起来。“前些年,每天买菜做饭、刷锅洗碗要忙活好几个小时。”前来就餐的76岁居民王玉梅告诉记者,自打社区2023年8月引入运营机构提供助餐服务,她和老伴终于从烦琐的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在这里吃饭,既可以单点,也可以吃自助餐,好吃又干净。”

  经营“雅苑食光”的晋刘磊介绍,该食堂营业时间为上午9点至晚上10点,饭菜均低油、低糖、少盐,营养均衡。饺子、馄饨、包子等面点由正规厂家直供且采用自助形式,75岁以上老人就餐仅需6元,65岁至74岁老人就餐仅需8元。同时,还提供“线上+线下”订餐方式,以及特需配餐、上门送餐等服务。

  “黎阳路街道有居民7.7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万余人,助餐需求旺盛。”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武介绍,在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街道引进餐饮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目前已辐射怡乐园、长城等9个社区,发展用餐、助餐会员1000余人。

  如何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社区+经营者+供货商’合伙人模式,链接多方资源,实现了社区服务提升、经营者家门口就业、供货商销路拓宽‘三方共赢’。”长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瑞云说。

  “街道还探索出‘养老机构+食堂’‘餐饮企业+食堂’‘源头工厂+食堂’等运营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公益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张建武说,一些社区食堂还根据实际拓展服务范围,如提供学生餐、生日宴,为周边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工作餐等。

  黎阳路街道的实践,是我省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助餐模式的缩影。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中央厨房+助餐”“供销社+助餐”“村集体+助餐”“物业+助餐”等模式。越来越多像王玉梅一样的老年人不再为做饭伤脑筋,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放心饭。

  舞阳县中医院的医生来到北舞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义诊服务。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徽 摄

  建好农村老人家门口的服务站

  7月22日上午,走进舞阳县北舞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3岁的刘树娃正和几位老人在走廊里聊天。“一开始,我不想来住。”刘树娃告诉记者,虽说女儿陈彩铃平时忙碌,难免照顾不周,但自己之前对乡镇敬老院印象不好,感觉环境“脏乱差”,且住进去“会被人笑话”。

  “去年我劝说俺妈过来试住了几天,结果她对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护工的周到照顾很满意,很快办理了入住。”陈彩铃说,“今年大年初一把她接回家,没过两天她就想回去住。”

  记者发现,在这里,老人的房间多为宽敞的二人间,床头、卫生间设有紧急呼叫器,卫生间铺有防滑地垫、安装有适老化扶手。在其他功能区,餐厅、综合活动室、医疗室等一应俱全。

  “特困老人自愿、免费入住,其供养金、护理费由财政直接拨入运营机构,老人每月还可领取100元零花钱。社会老人入住则根据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护理级别,每月缴纳800元至2200元不等。”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新红介绍,目前中心入住的100多名老人中,包括40余名社会老人,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农村老人对养老院的传统看法正在改变。”

  随着年轻人口流动等情况越来越普遍,农村居家养老在现实中面临很多困难,养老机构成为重要补充。然而,曾经的乡镇敬老院只收住特困老人,还普遍存在设施陈旧、功能定位不清和服务供给低效等问题,也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转型成为必然。

  “2023年开始,舞阳县推进全县14个乡镇的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并委托漯河市康寿养老服务公司等两家机构进行社会化连锁运营,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剩余床位对社会开放。”漯河市民政局局长方高峰介绍,转型后的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院容、管理、人员待遇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平日里,李新红和护工不时背上医药箱,走进一些居民家中为老人量血压、剪指甲等。“除了全日托养和日间照料,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还将功能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和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康复辅具租赁等服务。”方高峰说。

  省民政厅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在全日托养方面新增床位9352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率提高10个百分点;在日间照料方面,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助餐、洗浴等服务6.1万人次;在居家上门服务方面,提供巡视探访、精神慰藉、助餐、清洁等服务2.4万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服务场所8367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5年,将推动已建成的助餐场所提升服务能力,并扩大覆盖面,在农村建设1000个标准化村级服务站点,助力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就餐难题。此外,今年我省提出“实现100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截至6月底已实现786个乡镇敬老院转型。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上半年,我省10件重点民生实事整体进展顺利,不少超额完成阶段目标——

  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9.9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52.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80.5%;已举办2545场专场招聘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7%;新建2个市级零工市场、41个县级零工市场,累计新改建1438个零工驿站和344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82%、71.2%、86%。

  我省上半年已完成排查4.2万所学校在消防设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短板不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已对2320所学校实施校园安全能力提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3%。

  截至6月底,我省已完成14.5万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培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6.6%。

  ……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而每一项民生“账单”的“兑现”,都推动着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中原大地上,蕴含着生机与希望的民生故事正在发生,也将越来越多。(记者 李铮 郭海方 李宗宽 陈晨 赵大明)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执行:屈芳 董学彦 阙爱民 杜君 刘磊 胡延征 高超

责任编辑:张家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