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田村一体向和美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时间:2025年8月4日 15:33

 村外,高标准农田里,灌溉机器人、地埋伸缩式喷灌、浅埋式滴灌等多种智慧灌溉模式“水”力全开,让玉米喝足生长用水;村内,农耕广场连廊上,锄头、犁、耙等传统农具展示留住人们的乡愁,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在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师寨镇香时庄村,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取得成效,当地以“高标准农田+”的方式着力进行乡村建设,村里村外大变样。

  7月31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乡市的田野乡村、科研院所,感受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我们实施田村一体化发展,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体推进,走出了一条建农田、美家园、富百姓的路子。”香时庄村党支部书记娄俊杰说。

  围绕农田建设,除了各种灌溉设施,村前农田“六情”预警监测站成为指导村民农事活动的宝贝。LED大屏上,各项农田监测信息实时滚动。

  “这些信息通过农业物联网数据传感集成系统平台,形成空天地‘三位一体’监测体系,实现广覆盖、高精度的农情监测,对农业智能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员郭星说。

  如今,这片高标准农田除了“水电路”畅通之外,还实现了精准施肥、精细化喷洒农药等,可实现亩均增产100斤以上。

  同时,香时庄村地处中原农谷核心区,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2年起,我省系统构建中原农谷顶层设计框架,定下“一核三区”发展规划,并瞄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

  作为中原农谷“两中心三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正进行着育种技术的变革,现代农业“芯片”不断升级。在其表型鉴定与加速育种智能温室,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不同生长期的小麦住上了“集体宿舍”,不同隔间内,长势不一。

  “通过智能控温调湿系统,模拟作物不同的生长环境,即使是炎炎夏日,实验室也可以通过智能调节,模拟冬天小麦的生长环境,缩短冬小麦的春化过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全鑫说。

  有了智能温室等科研设施的加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近年来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小麦、花生育种核心技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截至目前,中原农谷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引进院士16位,入驻种业企业88家,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178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10万亩。

  “举个例子,依托中原农谷,香时庄村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推广‘红妃’二号白菜等优良品种,探索‘两季粮一季菜’高效种植新模式,亩均增收3500元。”娄俊杰说。

  为了让村民更加有幸福感,香时庄村还利用“毛遂故里”文化资源优势,建成特色商业街,打造“医道”“文融”等研学工坊,开设中医、面塑等特色课程,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张国兰的工作是在“文融”工坊里做研学讲解员。“前期培训我学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再把知识传递给来研学的小朋友们,这项工作让人很有成就感。”她说。

  农耕广场上,树荫下、走廊里,老人纳凉聊天,孩子嬉戏玩耍。高标准农田里,微风拂动,玉米秆摇曳,碧波荡漾。一幅生态宜居、村美人和的乡村新画卷引人入胜。(记者 于涛)

责任编辑:何山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